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唐朝诗人的会面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诗人的会面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李白和杜甫在长安相遇过吗?
  2. 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的宴典故?

李白杜甫长安相遇过吗?

答,李白和杜甫两个大文豪在长安唐朝都城相会过,当时是天宝744年。李白已是名扬天下大诗人,能读认番文,杜甫相会时年龄比李白小些,但杜甫已是很有名望的才子了,后居成都杜甫草堂,现多名圣古迹。

没有在长安见过面。但是李白和杜甫在其他地方见过面,而且不止一次,他们一生中见过三次面。

唐朝诗人的会面,唐朝诗人讲解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1、唐玄宗天宝三年(744)夏天,李白到了东都洛阳。在这里,他遇到了当时正蹭蹬不遇的杜甫。于是,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终于见面了。这是他们的“第一次”。此时,李白已名扬全国,***赞誉;而杜甫风华正茂,却困守洛城。李白比杜甫年长11岁,但“天子呼来不上船,自称臣是酒中仙”的他,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;而“性豪业嗜酒”、“结交皆老苍”的杜甫,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。两人一见如故,以平等的身份,建立了深厚的友情,亲如兄弟。在洛阳时,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(今开封和商丘一带)会面,访道求仙。

2、同年秋,两人如约到了梁宋。这是他们的第二次见面。两人在此抒怀遣兴,借古评今。他们还在这里遇到著名边塞诗人高适,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。然而,三人各有大志,理想相同。三人畅游甚欢,评文论诗,纵谈天下大势,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。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,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,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。这年秋冬之际,李杜又一次分手,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,去造真簏(道教的秘文)、授道簏去了。

3、翌年即天宝四年(745)秋,李白与杜甫在东鲁(齐州或兖州)第三次会见。此次李白是从任城赶过去的。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,他们两次相约、三次会见,知交之情不断加深。他们同行共眠,互相酬唱,一道寻访隐士高人,也偕同去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、书法家李邕。就在这年冬天,两人分手,李白准备重访江东,而杜甫则返回京城长安。

唐朝诗人的会面,唐朝诗人讲解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的宴典故?

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一诗。这个典故描述了一个离别后的重逢场景。


故事中,杜甫的弟弟杜审言因为官场上的不公而被贬谪到远方。在一次月夜,杜甫在西楼上望着明亮的月光,思念着远方的弟弟。就在这时,一群雁飞过,形成了一个"雁"字的队形。杜甫看到这一幕,感到非常欣慰和感动,因为这象征着他和弟弟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存在。同时,月亮也正好在西楼上空照耀着,给人一种温暖和安慰的感觉。


这个典故通过雁字和月满西楼的形象描绘,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和重逢的喜悦之情。它也成为了表达友情、亲情和爱情的美好场景的象征

唐朝诗人的会面,唐朝诗人讲解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出自北宋李清照的《一剪梅》

 红藕香残玉簟秋,轻解罗裳,独上兰舟。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。花自飘零水自流,一种相思,两处闲愁。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。

雁字回时,其实是鸿雁传书传说有着两个版本,一个是“男人版”:出自《汉书·苏武传》中“苏武牧羊”的故事.据载,汉武帝天汉元年(公元前100年),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(匈奴君主)扣留,他不肯就范,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(今贝加尔湖)无人区牧羊.19年后,汉昭帝继位,汉匈和好,结为姻亲.汉朝使节来匈,要求放苏武回去,但单于不肯,却又说不出口,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.后来,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,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,通过禁卒的帮助,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,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,并想出一计,让汉使对单于讲:“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,射到一只大雁,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,上面写着苏武没死,而是在一个大泽中.”汉使听后非常高兴,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.单于听后大为惊奇,却又无法抵赖,只好把苏武放回.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,而“鸿雁传书”一时亦被传为美谈,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.有关“鸿雁传书”,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凄美的“女人版”: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,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.有一天,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,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,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.动情之中,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,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,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?情急之下,她便撕下罗裙,咬破指尖,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,让鸿雁捎去.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.一种相思两处闲愁,正是指这种相思的感情,离愁.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诗人的会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诗人的会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