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唐朝诗人初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诗人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第一位边塞诗人是谁?
岑参公元715年出生,770年去世,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,荆州江陵(现湖北江陵)人。
论出身,他是“官二代”,他曾爷爷、伯爷爷、伯父都官至宰相,是显赫之家。但因获罪被杀被流放,家道因此中落。他爸爸也两任州刺史,但不幸的是又早年丧父,家道衰落,自幼由哥哥抚养,并受其教,遍读经史。20岁时到长安,献书求仕。744年,近30岁举进士,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,五年还没有得到提拔,所以他决意到西域去建功立业。
公元749年,他充当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僚,随高仙芝到了安西。当时他满怀报国壮志,想在戎马生活中开拓自己的前程。但是到边疆后也不得意,便于751年初秋回到长安。754年,岑参又作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,再度出塞。这个时期,他的诗歌创作很丰富,进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,多数的边塞诗成于此时,从诗作可以看出,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。
唐代诗人岑参在新疆生活了六、七年,安西、北庭奇伟壮丽的景色,鞍马风尘的战斗生活,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,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。岑参在这个时期写了大量的边塞诗,并形成了他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风格。他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,鲜明的情调,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、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,描写得栩栩如生,他把激烈征战、远戍思乡、将军逸乐、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,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。历来被认为是“边塞诗”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。
岑参当时很受封常清的赏识,因此诗作中有不少是歌颂封常清的战功的。这首《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》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
《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》
万里奉王事,一身无所求。
也知边塞苦,岂为妻子谋。
《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》
第一位边塞诗人是王昌龄,他的七言绝句以写边塞、从军为最著名,如《从军行》“青海长云暗雪山”、《出塞》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,意境开阔明朗,情调激越昂扬,文字洗炼,音调铿锵。尤其后一首,深入浅出,寓意深沉,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。一些反映“边愁”的诗,也是悲凉慷慨,沉深含蓄,使人吟味无穷。
请问“***府运动”的倡导者,其文学主张是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唐代诗人是谁?谢谢?
是唐代诗人白居易
提出 此口号的背景是:他在《与元九书》中说:“自登朝来,年齿渐长,阅事渐多,每与人言,多询时务,每读书史,多求理道,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”
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:一方面是反映时事,也就是《秦中吟序》所谓“贞元、元和之际,予在长安,闻见之间,有足悲者,因直歌其事”。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,也就是《与元九书》所谓“裨补时阙”。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,但目的是为了现实。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、讽谕时事的作品,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。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“缘事而发”的现实主义精神,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,提出“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”的主张,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诗人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诗人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