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唐朝诗人偃师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诗人偃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偃师是几朝古都?分别是哪几个王朝在这里建都?
偃师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“息偃戎师”而得 名。历史上先后有夏、商、周、东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,是国内已知建都朝代最多的县级市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,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。境内有被史学家命名为“二里头文化”的夏都斟寻阝 遗址,该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基址群、礼器群、铸铜作坊遗址、绿松石器作坊遗址和中国最早的宫城(即紫禁城),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,是史学界公认的“华夏第一王都”;有被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商断代界标的商城遗址,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偃师是唐朝高僧玄奘和北宋名相吕蒙正的故乡,市内有全国闻名的东汉太学遗址和灵台遗址,以及商汤王冢、伯夷、叔齐墓、吕不韦墓、齐田横墓、王铎墓、颜真卿墓、唐太子李弘冢、杜甫墓等;张衡、蔡伦、班固、王充等历史人物都在这里成就了伟业英名。
偃师塔桥始建于什么时候?
偃师塔桥始建于516年,由笃信佛法的灵太后胡氏主持修建,是专供皇帝、太后礼佛的场所。534年,永宁寺塔被大火焚毁。永宁寺塔现存遗址位于汉魏洛阳故城中,俗称木塔寺。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勘察,1***9-1981年间发掘了该遗址。
始建于公元680年,距今已有1343年。
偃师塔桥,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,公元580年修建,公元684年完工。因为之前的石头桥不能承受更大的交通量,所以修建了这座塔桥结构的桥梁。
伊水典故?
伊水有关典故,例如:“伊水摇镜光,纤鳞如不隔。”
原文如下:
龙门八咏·水西渡
刘长卿 〔唐代〕
伊水摇镜光,纤鳞如不隔。
千龛道傍古,一鸟沙上白。
何事还山云,能留向城客。
作者简介:刘长卿(709—789),字文房,汉族,宣城(今属安徽)人,唐代诗人。后迁居洛阳,河间(今属河北)为其郡望。
引伊水出焉,而东流注入洛。”
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伊水》:“伊水出南阳鲁阳县西蔓渠山 ……又东北至洛阳县南,北入於洛。”
南朝陈徐陵《新亭送别应令》诗:“风吹临伊水,时驾出河梁。”
伊河。在河南省西部,源出栾川县·伏牛山北麓,东北流,在偃师县·杨村附近入洛河。
河南偃师人口总数谁知道?
河南省偃师市总人口为61万(2013年)。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,南屏嵩岳,北临黄河,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°26′15″~113°00′00″和北纬34°27′30″~34°50′00″之间。 偃师市9镇2乡1区、214个行政村(585个自然村)、12个居委会、2240个村民组,总人口61万(2013年),总面积668.58平方公里,是中原经济区郑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,河南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(市),也是省委、省***确定的河南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(市)、35个扩权县(市)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(市)之一,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。 偃师因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“息偃戎师”而得名,先后有夏、商、东周、东汉、曹魏、西晋、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。境内有二里头夏都斟鄩遗址、尸乡沟商城遗址、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。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诗人偃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诗人偃师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